无人机地面站的配置和功能

地面站的典型配置

目前,一个典型的地面站由一个或多个操作控制分站组成,主要实现对飞行器的控制、任务控制、载荷操作、载荷数据分析和系统维护等。

(1)系统控制站:在线监视系统的具体参数,包括飞行期间飞行器的健康状况、显示飞行数据和告警信息;
 
(2)飞行器操作控制站:它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来控制无人机飞行,其组成包括命令控制台、飞行参数显示、无人机轨道显示和一个可选的载荷视频显示;

(3)任务载荷控制站:用于控制无人机所携带的传感器,它由一个或几个视频监视仪和视频记录仪组成; 

(4)数据分发系统:用于分析和解释从无人机获得的图像;

(5)数据链路地面终端:包括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天线和发射机,捕获下行链路信号的天线和接收机。数据链应用于不同的UAV系统,主要用于给飞行器发送命令和有效载荷,接收来自飞行器的状态信息及有效载荷数据。

(6)中央处理单元:包括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获得并处理从UAV来的实时数据、显示处理、确认任务规划并上传给UAV、电子地图处理、数据分发、飞行前分析、系统诊断。

地面站的典型功能

GCS也称为任务规划与控制站,任务规划主要是指在飞行过程中无人机的飞行航迹受到任务规划的影响。控制是指在飞行过程中对整个无人机系统的各个系统进行控制,按照操作者的要求执行相应的动作。

(1)飞行器的姿态控制。在各机载传感器获得相应的飞行器飞行状态信息后,通过数据链路将这些数据以预定义的格式传输到地面站。在地面站由GCS计算机处理这些信息,根据控制律解算出控制要求,形成控制指令和控制参数,再通过数据链路将控制指令和控制参数传输到无人机上的飞控计算机,通过后者实现对飞行器的操控。 

(2)有效载荷数据的显示和有效载荷的控制。有效载荷是无人机任务的执行单元。地面控制站根据任务要求实现对有效载荷的控制,并通过对有效载荷状态的显示来实现对任务执行情况的监管。
 
(3)任务规划、飞行器位置监控、及航线的地图显示。任务规划主要包括处理战术信息、研究任务区域地图、标定飞行路线及向操作员提供规划数据等。飞行器位置监控及航线的地图显示部分主要便于操作人员实时地监控飞行器和航迹的状态。

(4)导航和目标定位。无人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通过无线数据链路与地面控制站之间保持着联系。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需要地面控制站对其实现导航控制,使飞机按照安全的路线飞行。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惯性导航结合先进的GPS导航技术成为了无人机系统导航的主流导航技术。目标定位是指飞行器发送给地面的方位角,高度及距离数据需要附加时间标注,以便这些量可与正确的飞行器瞬时位置数据相结合来实现目标位置的最精确计算。为了精确确定目标的位置,必须通过导航技术掌握飞行器的位置,同时还要确定飞行器至目标的短矢量的角度和距离,因此目标定位技术和飞行器导航技术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5)与其他子系统的通信链路。该通信链路 用于指挥、控制和分发无人机收集的信息。随着计 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行的通信链路主要借助 局域网来进行数据的共享,这样与其他组织的通讯 不单纯的是在任务结束以后,更重要的是在任务执 行期间,通过相关专业的人员对共享数据进行多层 次的分析,及时地提出反馈意见,再由现场指挥人 员根据这些意见,对预先规划的任务立即做出修 改,从而能充分利用很多资源,从战场全局对完成 任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合理的建议,使得地面站当 前的工作更加有效。 

关键技术及典型解决方案 

为更好地控制无人机,地面控制站采用了各种形式的GCS,以便对无人机的飞行状态和任务设备 进行监控。GCS为操作员提供一个“友好”的人机界面,帮助操作员完成监视无人机、任务载荷及通信 设备的工作,方便操作员规划任务航路、控制无人 机、任务载荷及通信设备。

人机界面的设计原则

一致性,提示、菜单和帮助应使用相同 的术语,其颜色、布局、大小写、字体等应当自始至终保持一致。 

允许熟练用户使用快捷键。       

提供有价值的反馈。 

设计说明对话框以生成结束信息,操作序列划分成组,每组操作结束后都应有反馈信息。    

允许轻松的反向操作以减轻用户的焦虑,鼓励用户大胆尝试不熟悉的选项和操作。       

支持内部控制点,某些有经验的用户可以控制系统,并根据操作获得适当与正确的反馈。     

减少短时记忆,由于人凭借短时记忆进行信息处理存在局限性,所以要求显示简单。

操作员的培训

当代无人机操控回路的主导者仍然是人,为此人机完善交互是UAV有效执行任务的重要环节,操控者必须能在紧急时刻快速、正确地发出操控指令,稍误则丧失战机或引发事故,因此,操控人员的素质与技能水平培训也是一个关键问题。UAV操控人员的培训无法像有人军机那样通过飞行训练和实弹演习完成,而需要依靠一系列仿真技术来实现,其中重点要研究解决的仿真技术项目有:

虚拟座舱及操控设备。重点要解决的是虚拟现实环境的构成、系统建模仿真技术和数字传 输的快捷、准确、可靠和畅通。操控人员使用类似有人驾驶飞机的同种仪表设备(包括按钮、手柄、开关等)和软件,以体验同样的感观效果。

人为仿真故障和误差的设置、建模与注入技术。

创立实时逼真飞行动画技术、全息显示技术。

人一机权限与功能分配,任务规划和任务管理方法研究与训练。

实时评价技术包括对飞行性能、导航定位、飞行品质、作战效果以及电磁信号等确定明确的评估标准。操控人员要熟练掌握,做到判断正确、操控实时、准确。

一站多机的控制

地面站目前正向一站多机的方向发展,即指一个地面站系统控制多架、甚至是多种无人机。未来无人机地面站将朝着高性能、低成本、通用性方向发展,所以一站多机是发展趋势,这也对地面站的显示和控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开放性、互用性与公共性

“开放性”指的是不必对现有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研制就可以在地面控制站中增加新的功能模块。这种开放性的定义和要求使得模块化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成为地面控制站设计和实现的最佳途径。各模块间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组合在一起,又能实现整个系统的功能。这种设计思路不仅可通过增加新的模块来扩展功能,也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对模块进行实时的添加或者屏蔽。

“互用性”指的是地面控制站能控制任何一种不同的飞行器和任务载荷,并且能够接入连接外部世界的任何一种通信网络。互用性现在己经成为各国发展无人机系统的一个重要思考点。随着网络中心战思想的提出,无人机群的任务必须配合并融入整体作战任务之中,“互用性”的思想正是对这一发展趋势的指导。

“公共性”指的是某个地面控制站与其它的地面站使用相同的硬件及部分或者完全相同的软件模块。提出公共性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实现地面站的资源通用,便于维护修复。地面站作为整个无人机系统中最隐蔽的子系统,是很少受到破坏的,但是,一旦受到破坏,整个无人机系统可能陷于瘫痪,所以公用性的提出可以提高整个无人机系统的维修性和保障性,从而更加合理地利用已有的地面站资源。

地面站对总线的需求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航空电子系统与地面站系统之间的通信量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地面站系统的无线通信、任务处理、图像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因而采用高带宽、低延迟的总线网络实现各部分之间的互连成为必然趋势。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只有Gbps级的互连总线网络才能满足未来地面控制站发展对总线的需求。

鉴于光纤通道(Fc)具有高带宽、低延迟、低误码率、灵活的拓扑结构和服务类型、支持多种上层协议和底层传输介质以及具有流控制功能,因此可采用光纤通道(FC)来实现其需求。FC己经成功应用于F-35JSF高度综合化和开放式的航空电子系统结构中,相信FC一定能很好地满足地面站的要求。

可靠的数据链

发展安全、可跨地平线、抗干扰的宽带数据链是无人机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射频和激光数据链技术的发展为其奠定了基础。
 
除了带宽要增加外,数据链也要求可用和可靠。数据链的可用是指一特定星群的覆盖区域和范围。可靠是指信号的健壮性。对于不可避免的电子干扰,数据链需要采用复杂的信号处理和抗干扰技术(如扩频、调频技术等),并能够确保在数据链失效的情况下,飞机能安全返回基地。

无人机地面站发展的趋势

发展通用地面站:确定一套通用的图像存储与传输的协议,以解决各层次无人机之间的地面站和数据的接口标准问题。

重视一站多机的地面站的设计,包括硬件结构及友好的人机界面。这种地面站的设计可同时操控多架无人机、使用较少的操作员操纵更多的无人机,这样既提高了操作效率,也减少了人力成本。     

逐步发展无人作战飞机地面站的设计。是利用现有的飞机还是研究一个全新的飞机现尚无定论,但是先研究地面站的人机界面设计是必要的。 

发展可靠的、干扰小的、宽带宽的数据链路,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其涉及的关键技术有:数据链路的抗截获、抗干扰的编码、加密、变频、跳频、扩频与解扩技术和图像压缩与传输解压以及高速信号处理技术等。

发展人工智能决策技术。该技术涉及无人机的自主程度问题,尤其是针对无人战斗机。这需要一些智能的、基于规则的任务管理软件来驱动安置在无人机上的综合传感器,保证通信联接,完成无人机与操纵人员的交互,使无人机不仅能确保按命令或预编程来完成预定任务、对己知的目标作出反应,还能对随机突现的目标作出相应反应。

发展无人机操控的安全、告警与防错技术。 

发展无人机通信中继。地面站与无人机之间的中继用以提高作战半径和地面控制站的安全性。关键技术包括超衫旅巨中继转发与传输、多通道大容量实时信息中继复合传输、军民共享卫星链路和中继载体与无人机协调问题等技术。